文章来源:械友之家,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
大家去医院体检中心拍胸片,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,是不是觉得很漫长?
而现在,不用再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“等待”上了,一台智能仪器扫完,3分钟就给出“未见异常”的初步判断;基层医院遇到复杂的眼底疾病,AI辅助诊断系统能快速匹配权威病例,帮医生精准定位病灶……
这些正在医院里发生的场景,都离不开一个高速崛起的行业——AI医疗器械。
今天咱们就聊聊,这个既“高大上”又接地气的行业。
首先要清楚:AI医疗器械不是“手机APP”
一提“AI+医疗”,是不是先想到手机上的“步数统计”“睡眠监测”APP。但严格来说,那些只能算“健康工具”,AI医疗器械可是正经的“医疗装备”,得符合国家药监局的严苛标准。
展开剩余84%简单讲,它得满足两个核心条件:
一是“靠数据说话”,用的是医院里真实的病历、影像、检查结果等医疗数据; 二是“为医疗服务”,不管是帮医生看片、规划手术,还是整理病例,最终目的都是解决看病诊疗的问题。按用途分,它就两类,特别好懂:
•“军师型”辅助决策类:直接给医生出主意。比如AI影像诊断仪,能自动标出CT片上的可疑结节,相当于给医生搭了个“放大镜”;
•“秘书型”信息参考类:帮医生整理资料。比如把患者3年的病历按“用药史”“过敏史”分类汇总,让医生看病时不用翻厚厚一摞纸。
政策“放大招”:国家直接把AI医疗纳入医保
一个行业能不能“飞起来”,政策风向是关键。而AI医疗器械,妥妥是“政策宠儿”。
从2020年开始,卫健委、药监局就陆续出台政策,帮行业定技术标准,强调医疗数据要安全好用,相当于给行业“划好了跑道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底的“大动作”——国家医保局首次把AI辅助诊断技术纳入医疗服务价格。
这意味着什么?以前医院用AI设备可能“怕花钱”,现在医保能覆盖一部分,AI医疗终于能从“实验室”走进普通门诊了。
数据来源:华经产业研究院
政策一路“开绿灯”,企业敢研发,医院敢采购,整个行业直接踩上了“加速器”。
数据太惊人:中国市场5年从1亿涨到96亿
先看全球大盘: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刚突破100亿美元,专家预测到2030年能冲到421亿美元。其中北美是“老大”(占了40%市场),欧洲紧随其后(30%),而咱们亚太地区是“黑马”,中国、印度的需求涨得最快。
再看中国的“成绩单”,发展速度很迅速:
•2019年,整个行业规模才1.25亿元,相当于一家小厂的年产值;
•到2024年,直接飙到96.41亿元,5年涨了77倍,年复合增速高达138.47%;
•更猛的是,2025年预计还要翻2.5倍,达到242.3亿元。
除了规模,“合规化”也越来越快。2020年科亚医疗拿到国内首个“三类证”(医疗器械最高级认证)后,越来越多产品“持证上岗”:2019年只有6个产品获批,2023年直接涨到48个,翻了8倍。
现在咱们的AI医疗产品覆盖也超广,诊断、治疗、监护、康复甚至中医领域都有,光诊断和治疗就占了66%的市场,妥妥的“主力赛道”。
产业链大揭秘:AI医疗“跑起来”靠这三部分
AI医疗器械不是“凭空造出来”的,背后是一整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
•上游:原材料和技术。最核心的是“医疗数据”。医院的病历、影像都是AI“学习”的素材,光是存储这些数据的市场,2025年就预计达到7820亿元;另外还有芯片、服务器等硬件,以及AI算法等技术。
•中游:AI医疗产品本身。就是咱们在医院看到的AI影像仪、手术机器人、智能监护仪等。
•下游: 应用场景。主要是医院、体检中心、疾控中心,现在连养老院、家庭都有小型AI设备了,比如能测血压、测血糖的智能仪器,真正走进了日常生活。
发展中也有坎:AI医疗的未来能“牛”多久?
虽然AI医疗发展得热火朝天,但也不是没难题。
目前主要有三个“卡脖子”的地方:
一是“技能单一”:现在多数AI只会“单打独斗”,比如只能看CT片,不会结合患者的基因、病历综合判断;
二是“用得局限”:大多集中在“看片诊断”“监护病情”上,更复杂的手术机器人、治疗规划还在摸索;
三是“落地集中”:受技术限制,目前更多在基层医院发挥作用,大医院的复杂病例还得靠专家。
不过这些难题都在慢慢解决:“通用AI”的发展能让AI学会“综合思考”,手术机器人的研究也在加速,2022年国家还把AI诊断技术移出了“限制名单”,给了它更大的发挥空间。
未来的趋势很明确:AI不会取代医生,而是会成为医生的“超级助手”——帮医生省时间、提效率,让咱们看病不用再排长队,基层患者也能享受到权威诊疗服务。
从2019年的1.25亿元,到2024年的96.41亿元,AI医疗器械用5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
它不仅是一个“赚钱的风口行业”,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“健康守护者”。
或许用不了多久,咱们在家就能用AI设备做初步筛查,去医院就能享受到“AI+医生”的双重保障——这波行业浪潮,终将惠及你我的日常生活。
械友医疗
医院各科室设备、耗材清单汇总,找产品、对需求,来械友医疗,助你抢占医械市场新机遇!
注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,仅代表本平台观点,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。
发布于:山东省汇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